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大学生时装周 > 新闻速递 > 正文
专访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吴海燕
2017-05-19 10:11:34 分享到:
搭建平台,让学生圆梦

    今年,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的院校数量再创新高。从参加院校的数量、发布会质量以及时装周内容规模来说,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正在越办越好,是中国大学生时尚教育交流最重要的平台之一。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吴海燕,从服装设计师以及资深教育者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了人才孵化与文化传承的意义,分享她多年来作为践行者的经验,并呼唤社会大众共同关注毕业生就业问题,共创大学生时装周平台更高价值。
抛砖引玉 呼唤社会关注
    人文活化与创新因子是国家文化和国家品格的体现,是民族自强自尊的精神体现,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敬仰,是对国家利益与未来责任的担当。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去年全国毕业生达700多万,今年预计有900多万大学生毕业,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表现出高度关注。
    吴海燕表示,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的平台作用已经得到各大院校与社会大众的一致认可。“到北京举行发布秀,曾经是很多人一辈子都实现不了的梦想。如今,大学生时装周的平台,让这些梦想得以成真。”
    尽管大学生时装周的平台搭建为莘莘学子打开了梦想的窗户,毕业生的寻梦之旅却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一场秀,20分钟便结束,它更大的价值是什么呢?我觉得这应该是全社会一起来思考的问题。大学生时装周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为院校、学生与市场搭建了相互沟通的平台。与此同时,政府部门、教育机构、投融资机构,以及成熟的设计师品牌、企业等社会力量,其实都应该一起共同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参与到这个平台中来,携手创造更高的价值。”
    “看秀的时候,我们其实能看到院校与院校之间都在互相学习。一场秀不仅能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更能看到这所院校的综合水平。”吴海燕表示,除了相互学习和交流,在大学生时装周的平台上,院校与学生也在期待更深入、更落地的收获。
差异化特色不能丢
    中国设计教育走过30年,早期都是向日本、韩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美国的设计教育看齐,但是中国的设计教育在每一个院校都有很大不同,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吴海燕说:“因此,我们一直在呼吁教育界做中国式的特色教育,展开如何立足本国特点的教育思考,来培养真正面向企业的设计人才。”
    吴海燕认为,每一家院校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有些擅长成衣制作,有些精于高级定制。总之,每一家院校的定位都不可能是“大同化”,而是“细分化”。“细分化就导致设计类毕业生的发展前景更广,如果没有区分,在就业中往往会感到迷茫。”
    她认为,每家院校首先要做到国际化,然后抓住地方化的特质,并在教学上做到特色化,这样才能找到院校的差异化定位。大学生时装周是一个海纳百川、百花齐放的平台,这就要求参加的院校既要找到独特的定位与优势,同时也呼唤更多学习交流渠道的出现。
    从院校的角度而言,要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等教育设计体系,各地区、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地域特点、自然资源,产业资源、历史资源、学科资源等来构建学校特色,不能大专、本科、研究生的课程设计差别不大。同时,设计教育的教师应该多元化,至少一半应该从相关学科进行配置。
    当前,企业里大量缺乏对口人才,院校里大量毕业生走进社会,满足这个大量的人才对接必须搭建桥梁,这不仅需要大学生时装周牵头引领,更需院校自身组合有效资源,为学生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人文传承 视为己任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找到更广阔的创意空间。面对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吴海燕认为,院校应该课程设置上更注重前瞻性与科学性,以及工艺的特殊性。“比如中国美术学院,许多的实验室与工作室涵盖了从大众成衣到高级成衣到艺术创造的各个过程,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到高端技术都能完全掌握。换言之,扎实的基本功在四年学习的前期部分就完成了,到了后期的实战经验部分,让学生更多地发挥自己的创意与创想。”
    在弘扬匠人精神的时代下,我们不仅要强调技术的精湛和由文化创意与整合设计所带来的美学体验,还要重构当代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的教育体系,打造多元文化的品质生活,把中国先进的文化不断层地传递下去。“弘扬中国文化和精神,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吴海燕说,而对“继承者们”的培养,则是全社会的责任。
    “一个人,从婴儿成长为成人是一个很幸福的过程。学校的时光就像是婴儿期,老师和院校呵护着你;毕业后,企业伸出手来接纳你。但是,企业家需要明白,刚进入社会的学生还是‘婴儿’,而非大师。社会应该给他们搭建天桥,提供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各种各样的人才。”
 
合作媒体
CCTV.jpg YGSX.jpg BTV.jpg JP.jpg FZSJS.jpg FZFZZK.jpg LXQS.jpg JRTT.jpg
yk.jpg AQY.jpg SLSS.jpg WYSS.jpg DY.jpg BIBI.jpg yy.jpg HY.jpg
ZQ.jpg QE.jpg WZ.jpg RMW.jpg ZGW.jpg YGW.jpg JJW.jpg CZYX.jpg
fv.jpg

Copyright © 2010-2019 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 ICP备:京ICP备10036468号-4 
地址: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D·PARK北京会所A座  电话:010-84562288 传真:010-64387099 010-6437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