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设计往往与众不同,但如果只是刻意追求另类和创意,浮于形式和视觉,这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设计。好的设计应该可以直达人心,回归平凡中的非凡,是一种态度和精神的表达。
大学生是中国设计行业未来的希望和中坚力量,但他们作品往往带有更多的实验意味和形而上的视觉感,不免略显稚嫩。
而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尚坤塬•2016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上,我们惊喜的看到,有些学生大胆摒弃了视觉主义,更多进行设计的独立思考。
这些年轻的设计者开始探索设计与社会的关系,设计与人真正该有的关系,设计与环境的共生等,这种个体意识的觉醒可谓一大进步。
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再造、对社会问题的设计表达、对多元文化的兼容并包,这些设计元素处处体现在设计者的作品中,并期待与观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
或许这才是我们为之关注和为之欣慰的真正理由!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发布会主题为“二次元+”,这是该校首次亮相大学生时装周,可以说还是有小惊喜。二次元与三次元“现实世界”相对应,意指虚拟或架空世界,这恰与发布会提出的“虚拟服装设计,超维视觉服装设计,绿色服装设计,文化内涵服装设计”概念相呼应。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毕业生作品发布会
在二次元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可以,任何天马行空的创意都可以随手拈来。不管是对皮革、空气棉、亚克力板等各种易于造型面料的再造,还是异素材编织工艺、异素材切割设计等服装工艺的运用,还有对编织、拼接、做旧、缝缀等服装制造工艺的尝试,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力求突破服装本身的概念束缚,跳出服装材料的局限,利用非服装材料来进行服装造型创作的思考,从而更像一场关于人体的空间装饰设计。
大连工业大学&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做为有国际院校联合参与的一场发布,这场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化碰撞、多元化风格的个性化演绎。整场秀学生没有完全按照美学的概念去寻找取材点,而是把概念转化成设计元素,体现出学生注重对服装与生活及对个体的思考,借助服装载体展示对生活世界的认知。

大连工业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毕业生作品发布会
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的将民族元素与现代风格相融合来表达对时尚的解读,有的采用新型材料与常规面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诠释事物表象与本质的联系,还有的将社会上的热点现象转化为符号化的设计语言呈现到作品中。而这些设计,无疑跳出了服装发布的本身,更是学生对个性、个体的独立思考。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布摆脱了院校设计一贯的实验风格,更向实用性和产品化倾斜,在一些创意类服装里可以看到市场化痕迹,而学生在创意和成衣两端摇摆的时候可以精准找到平衡点,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发布会
整场设计从结构到工艺都比较有特点,创意与商业并重,如其中一套服装用亚麻面料搭配科技感十足的LED灯技术,体现了学生们在努力发掘具有当代文化特征的综合材料和视觉表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米兰新美术学院
做为老牌艺术院校,这无疑是备受期待和最受关注的一场发布之一。正如本次发布会的主题 “NEVER”,这些年轻的设计者“不吐不快、不作不休”,他们更独立,追求前卫、个性化,勇于呐喊。这场秀对服装不同形态都有涉猎,也有对各种艺术思潮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如对敦煌元素进行重新整合运用等。如果说过去学生注重形式、视觉,这场秀更回归本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NABA米兰新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发布会
设计者通过设计作品大胆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如以每日往返于香港和深圳的“水客”人群为灵感的主题设计。另外,以编织方法、复合材料、新材料再造等制作工艺的创新也是本次发布会的一大亮点。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和”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发布主题,也是该校服装专业自创的模拟服装品牌名字。“和”预示着祥和、美好,是东方民族崇尚的哲学,学生作品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设计,体现东西方的文化碰撞与融合。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生作品发布会
成衣化是这场发布的特色,意在让学生理解品牌设计师的角色,体会未来岗位职责,这不失为校企融合探索发展的一条路径。而智能制造技术的运用也让服装更富于变化,如直接裁片数码印花、立裁纸样的数字化、图案定位应用等。
西安工程大学
厚重、更有根基、更具历史感可以说是西安工程大学发布的突出特点。设计源于生活,千年古城西安独有的历史底蕴赋予了学生创作的灵感。纵观西安工程大学这几年的发布,一直在追求把地域文化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从传统与现代、民俗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寻找设计感觉。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生作品发布会
设计者将风格各异、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和民俗元素做参照;将大西北的粗犷稚拙与民间手工艺,以及充满时尚趣味的流行文化相结合,呈现出多种风格杂糅、多元文化碰撞、奇特梦幻的整体风貌,为观者带来了穿越时光隧道般的“奇幻之旅”。
梁瑞丽 《中国纺织》杂志记者
本网站评论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